行业观澜

行业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澜

  

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将达6540万吨

发布时间:2014-01-20      来源:      被浏览次数: 364

2012年,全球平均每人产生7公斤的电子垃圾,总计为4890万吨。“解决电子垃圾问题计划”组织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量将增长至6540万吨。

该组织的执行秘书鲁迪格·库尔表示,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可能最终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虽然它们会带来商业契机,但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仍未对其危害引起足够的注意。

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杰里米·格雷戈里也表示,电子垃圾中有一部分通过非法途径出口到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当地的装卸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工人健康或当地环境产生危害”。多数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垃圾填埋场的电子垃圾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只是被当成普通垃圾,因此重金属、二口恶英、其他污染元素甚至致癌混合物会都在处理过程中释放出来。

格雷戈里认为,要想减少电子垃圾的非法出口现象,需要更好的透明度以及政府管控。政府应该开始对这类交易开展调查,起码应该向出口商进一步核实待运产品或是开箱检查。

不过,仍能使用的电子设备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和小企业主来说,也是一种机会。格雷戈里表示,如果有某种方法可以确保那些真正需要二手电子设备的人们能够通过可接受的价格入手,是一种双赢的方案。

“害人精”成“宠物”

外来生物入侵警钟长鸣

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美洲“食人鲳”出没广西柳江一事还历历在目,近日广西南宁检验检疫部门又截获一批以“宠物”方式进口的德国大蚂蚁。

跟踪发现,巴西绿毛龟、非洲大蜗牛、澳洲蝮蛇等有害生物,相当一部分最初都是通过引进“宠物”的方式进入我国境内的。

这些外来物种一旦在国内扎根,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自然天敌及其他能制约其繁殖的因素,将大量扩张并形成新的优势种群,导致本地原有物种的退化甚至灭绝,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害人精”成了“宠物”,凸显出我国生态环保教育相对滞后的严峻形势。与重视环保的欧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中小学校自然课程里,尚未有涉及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教育,对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思想引导仍然滞后。

相关法律滞后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我国在跨境携带有害生物方面仍然缺乏相应严厉的处罚举措,外来生物入侵因为“教育真空”和“处罚乏力”往往乘虚而入。只有提高人们对外来有害生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完善相应举措,以及加强相关监管打击力度,才能筑起一道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牢固的“防洪堤”。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