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澜
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3-12-23 来源: 被浏览次数: 730
成都新鑫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配套了交易信息发布平台、LED电子显示屏,以及可视电子监控系统,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成都新鑫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温国玉,这位具有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在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后EMBA学员,带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要求,结合成都双流县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双流县商务局和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领导下,以创新和务实进取精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顺应国家政策和时代要求,公司组建了一支由3名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师,3名电子商务技术开发全县再生资源体系管理、运营经理,6名市场营销经理为骨干的队伍,实现了队伍年轻化、科学技术知识化。公司通过招标取得了双流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业主资格,且先后投入了4000多万元,完成了双流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并投入运营。因而公司迅速成为双流县的龙头企业,成为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并且公司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运营从2009年开始至今连续3年名列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运营考评前茅,今年又被评为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运营第一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更是强调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建设。温国玉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公司于2009年4月26日在黄水镇建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双流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市场,并正式投入运营,及时完成了双流县2009年民生工程一级目标任务。2012年根据双流县《关于进一步加快以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按照双流县供销联社制定的《双流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县完成了24个镇级回收站,178个社区回收网点。完成再生资源回收近10万吨,经营额23111万元,垃圾源头减量每天近160多吨,实现了“回收龙头企业+回收分拣处理中心+镇村回收站点+保洁员+城乡居民联动配套”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完成了双流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标准化并有效运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与此同时,依据《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标准》和《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管理规范》,除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外,配套了与之相匹配的交易信息发布平台、从业人员培训场所、完善消防设施、LED电子显示屏以及可视电子监控系统。并且镇级站配备了电脑、电视,网点配备了统一的专用的回收三轮车,500KG标准衡器、灭火器以及消毒排污设施,建立健全各站点经营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城区、遍布乡镇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现了“七统一、一规范”标准规范化管理。此外公司将业务电话在各社区服务栏内公布,实行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及时清运,为老百姓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及时、便捷、全面的服务。
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解决了多年来废旧回收沿路而设、占道经营,分布散乱,管理混乱的“脏、乱、差”现象,解决了环保污染、美化城市形象、扩大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就业岗位、解决了下岗职工、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目前,公司建设的市场和24个镇级站以及187个网点从业人员1200人以上。其中,残疾人员100余人。同时,公司开通在线信息预约服务和信息监控中心,做到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特别是对违纪违法行做到及时警示、追踪,从而杜绝了“三电”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为政府解决了一大隐患。
谈到未来打算和发展目标,温国玉豪情满怀,数出六大举措:
一、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二、调整经营结构,进一步提高废旧商品回收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公司已在2012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先进精细化分拣粗加工相关设备;三、整合资源实行产业倍增,通过公司整合全县废旧交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找回“放错地方的黄金全县全年各种废旧交易额至少30亿元以上,可实现增值税收4亿多元;四、把再生资源行业提升至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可为国家创税达5000万元至1亿多元;五、提升传统交易方式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商务平台,并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对全县网点交易合法性和交易额的真实性把控和检测;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竭尽全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宽层次的优质服务。
成都新鑫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温国玉——这位“长袖善舞”朝气蓬勃的董事长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她对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充满信心,期待与同仁携手并进,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