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澜
再生资源业渴望新生
发布时间:2016-08-01 来源: 被浏览次数: 515
面对“污染严重”与“资源短缺”两大全球性问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变得日益沉重起来,而循环经济就成了各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再生资源的魅力愈发彰显。
“垃圾”市场亟待大开发
俗话说: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错放的黄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不屑一顾的“垃圾”,在专家看来,都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再生资源”。
当“垃圾是另一种形态的资源”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企业已经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当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那么,作为西北地区最大城市的西安,如何将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利用、资源化”为一体的新型大产业,也就摆上了政府的“案头”。
于是,西安市在“十一五” 规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建设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即在全市逐渐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动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再生资源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很多国家的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原来被认为是发达标志的一些支柱产业的产值。比如再生金属,该产业完全可以与原生金属产业竞争,根据测算,相对于开采矿山产生的废矿,每多回收利用1吨再生资源,相当于减少4吨生活垃圾的生成量,能节省国家上千元的财政补贴。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因垃圾大量填埋而占用的宝贵土地资源,从而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可以说,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件‘多赢’的好事。西安应该花更大的力量去发展这一产业。”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徐通模教授感慨地说。
再生资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器械、废家电、废木料等等,比如,家用电器是近几年的回收亮点,从2003年开始,我国迎来了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高峰期,进入更新期的电冰箱平均每年4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以上;况且目前电脑保有量超过2000万台、手机约2亿部,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远高于其他家电产品。
自然,西安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潜力巨大,市场亟待开发。据了解,西安市每年约产出废钢材40多万吨,废铜2万多吨,废铝2.4万吨,其他废旧物资,如报废汽车、废电机、废变压器、废塑料等6000多万吨,总价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历年积存的废旧物资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再生资源。
立法缺失成为“软肋”
近年来,西安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空前发展,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1377家,其中生产性经营企业325家。从网点分布情况看,二环以内有324家,二环以外及远郊县有 1053家。其中95%以上属于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约2万人。
但是,西安市再生资源产业化脚步还比较滞后,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企业规模小,不具备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缺乏“规模”支撑;基本是分散收集者自发形成的不完善产业网络,多数企业采取可卖钱的“拿走”,不能直接卖钱的“抛弃”的回收方式;没有形成适应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等。
对此,徐通模教授这样解释:由于目前再生资源产业进入的门槛过低,西安回收企业太多太杂,从业人员多是外来乡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起来自然存在相当的难度;另外,国家鼓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激励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有限,不仅导致产业无序化发展,而且使企业和个人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不敢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他介绍,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在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的经验十分丰富,比如日本、德国、美国,其再生资源利用率目前已达到70%以上,再生资源产业的年产值超过了25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它们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加强立法、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规模化经营。像日本在具体行业和产品方面推出了《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案》,规定家电生产企业和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各自的废旧产品,进行资源再利用。美国专门成立了全国物资循环利用联合会,涉及5.6万家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已与汽车业基本相当。
对此,他建议,我们国家也应该早立法,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并且立法内容应分层次,比如关于能源利用的管理规范、循环企业的标准等,这列为头等立法;其次就是行业立法,例如垃圾必须分类,容器和包装一定要循环使用等;还有专业立法,如汽车报废的处理、家用电器的循环利用等;当然,还要有更细致的法规,比如专门针对电脑、电冰箱、汽车、塑料等一些特别废旧产品的规定。
产业发展期盼“头羊”
据调查,西安市90%以上的废品站,都未经过相关部门规划,大多数是一两间旧房、一块空地、一架台秤就开张了,而且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是沿街沿路开设,有的甚至设在名胜古迹旁,如顺城北路城墙根下的七八家废品站,书院门附近的废品站等,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有的设在居民楼群之间,如西影路、翠华北路、西北三路上的废品站,扰民现象十分突出;有的设在高新开发区内,如甘家寨、高新医院附近的数十家废品站。
废品站这些不雅“场景”,为什么就允许存在于西安市的旮旯呢?陕西物资再生利用协会张明学会长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以前我国几乎在所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都没有设置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规划内容,更没有划出专门的用地;现在各城市的再生资源的聚集经营和加工场所都是临时性用地,随着城市的规划建设,这些用地基本上是两年一小变、三年一大迁。
所以也就影响了西安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规模,造成即使一些战略投资者看好行业发展前景,但也不敢大资金投入。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统筹,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和城市规划上,没有专门的支持;社会对再生资源行业认同度低,停留在“捡破烂”、“收废品”的小农经济水平,缺乏公众资源环保的社会认同与支持。
针对以上现实,他建议,应积极引导再生资源企业打破地区、部门界限,搞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下大力气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扶持有实力的再生资源企业,形成几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竞争较强的再生资源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领头羊”,以此逐渐带动和提升西安整体再生资源企业的运营水平和产业发展格局。
减少再生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由于西安再生资源企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在600个行业中都排在末位,大多数企业基本无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据调查,在西安,大多废品收购者是走街串巷进行收购,还有一些拾荒者在垃圾集中点、果皮箱中翻拣出生活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这种原始的回收渠道很难满足城市再生资源再利用的需要,以致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
实际上,回收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废钢铁、废铜、废铝、废纸等获利大的品种争抢收购;对废玻璃、废塑料等获利小的品种收购积极性不高;对废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回收,由于难度较大,价值较小的部分基本上是随垃圾丢弃,导致大量应当可以回收的再生资源白白流失,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由于西安市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过程不规范,投资少,技术装备落后;回收行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业内的科技人员比重远低于其他行业,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有差距,因而造成大量有用的“宝贝”被抛弃,即便是一些废旧物资被回收,也因为技术等原因,不能充分挖掘其应有的价值,有的再次被丢弃,造成二次污染。
据陕西省物资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经理吕健介绍,由于西安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加上废旧物资都是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致使部分品种回收量小,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如西安市每年丢弃的废旧电池达2000多万只,废旧家用电器、电脑及其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更未提上日程,加工企业提取不了这些废旧物资的价值问题,自然就造成了浪费和污染。
就拿废钢铁来说,西安现有的10余家钢厂、铸钢厂,每年也只能消化废钢铁产出总量的30%左右,剩余的废钢大都通过东站、西站、三桥、533等铁路专用线发往湖北、四川、重庆等地。而废铜、废铝、废塑料出省率更是高达90%。这使西安市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甚远。
面对再生资源被“糟踏”,西安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总经理李志芳很是痛心。她说,西安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市场混乱,竞争无序,缺乏管理,使大量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和很好利用。一些收购业主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甚至收赃和收购违禁物品。所以,该行业必须大力整治,统一管理,实现规范化经营。
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化
如何进一步推进西安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何发理认为,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构建产业网络社会化、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区的发展格局。
其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优惠的信贷支持,用于回收设施建造、技术开发与推广、部分非经营性管理服务机构启动资金、产业规模化示范工程等。同时,建设三个重点载体,即再生资源工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化促进中心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中心,实行再生资源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和规模化经营,使其成为带动再生资源产业化的“样本工程”。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些年西安一些再生资源企业,为改变西安市再生资源利用现状,真正实现废旧物资的利用价值,做出了积极努力,令人振奋。比如,在西安市占有重要地位的西安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计划投入2个亿,利用供销社现有的废旧物资回收队伍和网点打造一个现代回收利用体系。
该公司总经理李志芳,给记者详尽描绘了现代回收利用体系的宏伟蓝图:在城六区内投入4000多辆流动收购三轮车,收购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衡器、统一收购价格,并经统一培训后上岗。为便于管理,三轮车及收购人员全市统一编号;新建、扩建、改建、整编1400个回收亭(站),所收废旧物资原则上做到日收日清;回收亭(站)至交易市场的废旧物资拟使用车厢封闭的运输车辆流转,以保证再生资源回收亭(站)所回收的废旧物资能及时运出;在城乡接合部筹建4个废旧物资类集散交易市场,市场同时具有储存、集散和初级加工功能。在三环周边及郊县区新建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加工工业园区。
该体系建成后,将改变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传统模式,逐步实现三个有效的转变,即:从单一回收经营向回收、加工利用和综合处理多层次综合开发方向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个企业经营模式向联合经营的集团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流通体制向流通、生产、科研以及服务、科工贸一体化方向转变,创建再生资源物流体系。
另外,根据《西安市2006~2010年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发展规划》,西安市正在西郊、南郊建设和改造3个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开展废旧物资交易,远期目标将在东郊和北郊各建设一个占地150亩的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同时拟在长安区建设以废橡胶、废塑料等废旧非金属物资为核心的加工利用中心,在户县建设以玻璃、废纸等为主的加工利用中心,在长安区鸣犊镇建设以废铜、废铝等废金属为核心的专业化利用中心,建成具有规模和生态环保形象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按照规划目标,未来几年,全市90%以上的回收人员将纳入规范化管理,在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使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90%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实现科学无害化处理,生产性废旧物资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循环链条,基本消除废旧物资对西安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