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澜

行业观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澜

  

垃圾分类或需细化时间表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      被浏览次数: 480

      昨日,长沙晚报刊发了题为《垃圾分类喊了多年难在何处》的独家调查。调查指出,垃圾分类,在长沙已喊了多年,进入新世纪,长沙街头就出现了分类垃圾箱。不过,记者看到,虽然有了分类垃圾箱,但不论是扔垃圾的市民还是专门回收垃圾的环卫工人,都缺乏将垃圾分类放置、收集的意识。

    事实上,为了破解“垃圾围城”困局,围绕垃圾分类话题,国内已经有过很多讨论。综观各类讨论,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上讲,必须建设垃圾分类生态圈,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从微观上看,这个事情永远避不开个体的习惯。微观层面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宏观的讨论也就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可以说:小垃圾,大问题;小分类,大学问。

  而谈到微观层面的个体习惯,就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引导和个体习惯的累积。过去,少数市民的行为表现过于“粗放”,不要说垃圾分类,就是不随地丢垃圾都很难做到。可现在来看,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这里边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有人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那可能就会招来周围人异样的目光。这里边存在某种道德压力。其二,随着政府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街面上的垃圾桶数量已经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

  从不乱丢垃圾到参与垃圾分类,无疑是一种文明行为的升级。这种升级的实质是纠正陋习。而纠正陋习,不仅是对“城市病”的诚恳自省,也是解决新习惯和旧习惯之间的冲突。这个需要时间。不过,有行为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成为习惯。

  而就宏观层面来看,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难度很大。即便建立后,也需要整个庞大体系的配合。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从现在看,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要立刻实现垃圾分类,那可能不现实;而等着条件都具备,再推进垃圾分类又是回避现存问题。因此,我们不妨给垃圾分类制定一张细化的推进时间表。

 

X关闭
X关闭